不判斷人

作者:王海瀛

記得在瑪竇福音第七章中,讀到耶穌的教導:「你們不要判斷人,免得你們受判斷,因為你們用什麼判斷來判斷,你們也要受什麼判斷;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,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。」時,心中的震驚無法形容;想到大部份基督徒都在努力找尋進天國之路,這不就是一條直接的途徑嗎?基督徒原該相信並活出耶穌基督的教導,那麼只要能確實做到「不判斷別人」這一件事,未來便不會被判斷,也就不會被拒絕在天國門外,就這麼簡單,多好啊!震驚之餘不免疑惑,自小我們便被教導,要能辨明是非;從家庭、學校、到社會,我們不斷地學習什麼是對或錯,也努力地要做對的事情。經過長期訓練,心中確實已有一把尺;對於自己或別人的行為,自然的反應就是知道對錯。若不用這把尺衡量行為,就好像要把我的前半生經驗全都抹去,談何容易?再說:用這把尺有什麼錯,為什麼不用呢?慚愧!才說過信任基督的教導,現在卻原形畢露,不能像小孩子一樣單純地相信,難怪在福音中,耶穌多次責備門徒們小信德,我承認自己也同樣是小信德的人。


可小信德的人也得瞭解耶穌的教導。我們應當怎麼做才算「不判斷」呢?當我讀到路加福音中耶穌預言伯多祿三次背主時,突然有了一些領悟:

耶穌在三年公開生活中,多處教導及治癒時,有許多追隨者。在這些追隨者中,耶穌最後選了十二人為宗徒,又和其中三位宗徒特別親近,即西滿伯多祿、若望、及雅各伯,有時出門只帶著他們三人。路加福音第二十二章中,耶穌與宗徒吃過最後晚餐,對他們訓導時,提到:
「西滿,西滿,看,撒殫求得了許可,要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。但是我已為你祈求了,為叫你的信德不至喪失,待你回頭以後,要堅固你的兄弟。」伯多祿向他說;「主,我已經準備同你一起下獄,同去受死。」耶穌說:「伯多祿,我告訴你:今天雞還未叫以前,你要三次說不認識我。」


在這之前,門徒們知道當時的宗教領袖,包括司祭、法利塞人和經師們都對耶穌不懷好意,多次在公開場合挑戰耶穌;同時,耶穌也已經對他們三次預言自己將會被逮捕、釘死、及復活,但門徒們還是跟隨著耶穌。現在耶穌又預言伯多祿會因撒殫而犯錯,但會回頭。伯多祿的直接反應是他已準備好同耶穌一起下獄。我相信這是伯多祿的真心話,因為他愛耶穌,也認為自己一定會有勇氣跟隨耶穌下獄;他怎能想像自己會背主?但耶穌對自己所看好的大徒弟瞭解至深,這卻不是伯多祿所能想像的。

耶穌被捕後,被解送到大司祭的住宅。伯多祿遠遠地跟著,也進入大司祭的庭院裡面,夾雜在差役中觀看。
他們在庭院中間生了火,一起環坐,伯多祿也坐在他們中間。有一個使女看見伯多祿面對火光坐著,便定睛注視他說:「這個人也是同他一起的。」伯多祿否認說:「女人,我不認識他。」過了不久,另一個人看見他也說:「你也是他們中的。」伯多祿說:「你這個人!我不是。」約隔一個時辰,又有一個人肯定說:「這個人,確是同他一起的,因為他是加里肋亞人。」伯多祿說:「你這個人!我不懂你說的。」他還說話的時候,雞便叫了。主轉過身來,看了伯多祿一眼;伯多祿就想起主對他說的話來:「今天雞叫以前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」伯多祿一到外面,就悽慘地哭了起來。


耶穌知道伯多祿會背叛自己,是出於人性的軟弱;但耶穌完全接受伯多祿,包括他的軟弱以及隨之而來的背叛。耶穌誠實地、直接地陳述事實,沒有加上是非判斷,也就是說沒有指出伯多祿個性上的弱點、也沒有指責伯多祿行為上的錯誤。耶穌為伯多祿祈禱,期待他在軟弱悔恨中能保持信德而回頭。更令人難以置信和感動的是,耶穌對將會背叛的伯多祿仍然委以重任,讓他領導自己的門徒團體,並勉勵他要幫忙其他門徒堅固信德。

如果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,會如何應對呢?因憤怒而嚴厲責備?想避免被傷害而大力阻止?甚至忍不住惡言威脅?因失望而抱怨?因絕望而放棄?我也捫心自問,會怎麼做?雖然無法預測一切,但我相信在這種情況下,自己很難做到心平氣和,也很難再倚重這個將背叛的人;顯然地,我沒法不去判斷這人。若要跟隨耶穌的腳步,我只能提醒自己,以後遇到讓我生氣、厭惡、失望、痛苦的人時,

要儘量做到:第一步不是要分辨計較誰對誰錯,而是為自己和對方祈禱,希望自己在基督的真光中,能清楚看到自己的大過錯,而不是斤斤計較別人的小毛病。第二步是希望自己能學習耶穌,接受周圍的人,接受他們的全部。


「不判斷」真是「知難行難」,也就是說,要瞭解它的真正意思不容易,但要做到就更困難了。我聯想到元祖亞當厄娃的故事。在創世紀第二章中,天主給人下令說:「樂園中各樹上的果子,你都可吃,只有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,因為哪一天你吃了,必定要死。」當我們對別人下判斷時,當然是因為我們自以為能分辨善惡了;其實我們不瞭解旁人的背景,也不懂得人心,並無法判斷是非,若還自以為能判斷別人,真如天主早在樂園中給的警告:「必定要死」,這就是說,我們的靈性生命再也無法成長了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加州古蹟修道院(Old Missions)之旅-序曲

獨特的小白花

關於科學和信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