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22的文章

對錯之間 (下)

圖片
王海瀛  路加福⾳第⼗五章中,⼤家都很熟悉的「浪⼦回頭」的故事,讓基督徒們有許多的討論, 也產⽣了不同的意⾒。⼈們讀過後,通常會覺得⾃⼰是像是長⼦或幼⼦,⽽有很多感慨。 很多⼈為長⼦覺得不平。故事中的兩個兒⼦,沒有⼈會否認,長⼦是個聽話、負責的兒⼦;幼⼦卻⼀無是處,他在⽗親仍健在時,就向⽗親要求預先分得⾃⼰的⼀份財產,還荒唐地把錢財糟蹋完了,這樣的兒⼦有什麼⽤?我們除了習慣性地快速判斷:長⼦好,幼⼦壞以外,恐怕也認為幼⼦在外吃喝玩樂的⽣活,是⼈嚮往的好⽇⼦,⽽長⼦在家勤勞做⼯ 就可算是吃苦受罪。 換⼀個⾓度,如果那有憐憫之⼼的⽗親是天主,長⼦和天主天天在⼀起,聽話努⼒⼯作,基督徒會認為他是在享福還是受苦?幼⼦偷懶不做事,拿著⼤把錢離開天主,在外荒唐,他⼜是在享福還是受苦?  如果我們認為世俗中吃喝玩樂的⽣活是好⽇⼦,那我們還不能算是基督徒。基督徒所追求的最終⽬標,就是和天主共融,和天主在⼀起。如果我們真⼼覺得,有了天主就有了⼀切,其他都不重要,那麼長⼦和⽗親長時間在⼀起,就是最⼤的福氣。如果長⼦也能了解 ⽗親的愛⽽有這樣的想法,當⽗親為慶祝死⽽復⽣、失⽽復得的弟弟平安回家,殺了肥⽜犢慶祝時,長⼦就不會覺得⽗親愛弟弟多於⾃⼰; 他會為弟弟終於能和⽗親⼀起⽣活⽽歡樂。⽗親愛每⼀個兒⼦都到極點,即使弟弟回來,⾃⼰所得的⽗愛也不會減少。  再換⼀個⾓度,不談對錯,只看內⼼。起初幼⼦的⼼所嚮往的是花花世界,為了追求⾃我的快樂,不顧⽗親的感受,變成了迷失的浪⼦。等把錢揮霍完了,被窮困壓得過不下去, 突然想起⽗親的家中有豐盛的食物,隨即後悔⾃⼰過去的作為,覺得⾃⼰對不起天,也對不起⽗親,決定立刻回家,向⽗親懺悔。他認為⾃⼰已經不配當兒⼦,但當個傭⼯也⾏。 我們探看他的內⼼,這時他開始注意到⾃⼰和⽗親的關係,⼼中有悔恨,想要道歉,還謙虛地⾃認不配;也注意到⾃⼰的錯誤,決⼼要改過。  長⼦最初的情況比弟弟好多了,他願意聽⽗親的話,在⽗親⾝旁為他做事,似乎比較在意和⽗親的關係。但在這時,因認為⽗親對弟弟的愛超過⾃⼰,⼼中充滿了怨恨;現在看來,長⼦的注意⼒似乎⼀直不在他和⽗親的關係上,⽽是在他⾃⼰⾝上:以前他是注意⾃⼰該做的事情,現在是注意⽗親對⾃⼰的愛有多少,我們感覺不到他對⾃⼰和⽗親的⽣活有任何感激之情,即使⽗親出來勸解時提醒他,「孩⼦!你常同我在⼀起,凡我所有的,都是你的;只因為你

對錯之間 (上)

圖片
王海瀛  我們從⼩就知道「錯的事,不要做」。我們牢記⽗⺟的耳提⾯命,如果做了錯事,就會得到不好的後果。因此我們⼀⽣中都儘量地不做錯事,⽽事實也證明了這選擇是對的,於是這⼈⽣法則,變成我們信仰中牢不可破的⼀部分:「做個守法的好⼈,不要做錯事。」 「天主喜歡守法律的⼈,所以他們將來可以進天國。」這樣的背景,讓我們很難真正地瞭解福⾳中耶穌的教導。同時,我們也沒有想到,這樣的「信仰」,只會讓我們覺得「我」 ⾃⼰很好,⽽不是「天主」很好。我在讀福⾳的初期,覺得耶穌的教導,有時不太⼀致, 讓我不知該何去何從。後來才明⽩,那時我的思考受到成長背景影響,⼀直在對與錯之間打轉,無法跳出來,所以才會有問題。  我曾在⼀本書中讀到過,「如果我們做好事情,天主並不會給我們更多的愛」,當時⼼中⼤吃⼀驚,怎麼可能?天主不是喜歡聽話的⼈,要我們做好事嗎?為什麼不會⽤更多的愛獎勵我們呢?原來在我們做好事之前,天主已經把全部的愛給了我們,愛我們到了極點, 不能再多了。這時我才看清,我從來就不曾瞭解過無條件的愛!也不曾真正瞭解過天主的愛! 回顧以前的我,雖然不會主動地害⼈,但也不會主動地關懷⼈。看到那些需要幫助的⼈, 我會想到,他們為什麼不趕快努⼒,好好讀書,然後找份⼯作⾃立,不需要再依靠別⼈。 直到⼀位神師告訴我,「天主給你的很多,所以你可以跑,但有些⼈只能走,有些⼈只能慢走,有些⼈甚⾄需要別⼈抱著才能動。」我當時無法立刻吸收瞭解,只能把這話放在⼼ 中。後來明⽩,天主給每個⼈不同的能⼒,我屬於有能⼒讀書,然後也能⼯作⾃立的⼀群,但我的才智能⼒都是天主給的,⾃⼰並沒有功勞。當我們體會到⾃⼰的才智、美貌、… 等優點都是「⽩⽩得來的 1 」後,通常⼼中會對天主⽣出感恩之⼼,然後也願意 「⽩⽩地分施」,回報上主。  圖1 耶路撒冷的雞鳴堂,為紀念伯多祿三次背主⽽建,屋頂上有公雞雕像。   看到耶穌處理事情的⽅法,沒有批評判斷,只是接受;我開始覺得,「接受」是愛⼈的表現,是我需要學習的;看到耶穌願意等待⼈從犯錯的經驗中成長,我也⾃我反省,⾃⼰常常給別⼈「好」意⾒,提防別⼈跌倒,是否反⽽ 阻擋了別⼈的成長機會?尤其是孩⼦,我們擔⼼他們還不夠成熟,常主動地帶著好意提供很多忠告,以為我們的經驗能幫著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少走彎路。如果我們效法耶穌,那麽當⽗⺟的就應該要學習如何放⼿,擔⼼孩⼦時就為他們祈禱,學著把他們交給天

斯杜神父進入天主教獎項最後入圍人選

圖片
           編輯部譯自洛杉磯總教區網站 最近 Netflix 把已過世的斯杜華龍 (Stuart Long) 神父,人稱斯杜神父 (Fr. Stu) 的故 事,拍成了電影,由馬克瓦柏格 (Mark Walberg) 飾演這位神父。斯杜神父成為天主教內聲望很高的的盧門克里斯蒂獎(Lumen Christi Award) - 最後的入圍人選七人之一。 斯杜華龍 (Stuart Long) 神父又 馬克瓦柏格 (Mark Walberg) 飾演 這位來自蒙塔拿州、由拳擊手戲劇化轉變為天 主教神父的故事廣為人知。他是唯一一位已經過世的入圍人選。在盧門獎入圍人選的新聞發佈會上,主辦當局宣稱斯杜神父的故事就像是一個神話。發佈會上也提到,在2007年當快要被祝聖為神父時,斯杜神父被診斷出患有末期肌肉逐漸萎縮症,但即使必須坐在輪椅上,他的決心仍不稍改,要做一個「為主服務的神父」。 盧門克里斯蒂獎 (Lumen Christi Award) 是由天主教福傳組織 (Catholic Extension) 1中的宗座團體(Papal Society)2 所頒發。這獎項成立於1905年,目的 是獎勵那些, 「 能在他們服務的團體中,聚集基督在人群中的光,並將此光顯示散發出來」 的人。這個以芝加哥為基地的非營利組織談到斯杜神父時說,「 獨自一 人,與美國最貧窮地區的人們合作,建立了充滿活力的、並能變化人心的天主教信仰團體。 」新聞發佈會上也特別強調,斯杜神父在死後仍有極大的影響力。 自從斯杜神父去世後,許多有關他的故事流傳了出來。例如,因為他,破碎婚姻整合成功,任性的人轉變為規矩的人,以及年輕人開始考慮聖召。新聞發佈會上有人唸著:「那些有關他的令人驚奇的故事,將會隨著這部電影-「斯杜神父」,傳揚到美國各州各地。 這部電影於2022年初在戲院發行,由馬克瓦柏格飾演斯杜神父,他深深進入斯杜神父的角色,成功地詮釋了這位在2014年,因少見的肌肉逐漸萎縮症而在50歲壯齡去世的神父。 斯杜神父的聖召來得很晚。在當神父之前,他曾當過拳擊手、演員、老師,甚至也 試過博物館的管理工作。他的另一項較為人知的特色是他的直截了當的個性,及有 時甚至帶點粗魯的態度。 他生長在一個不完全相信天主的家庭。有兩個力量把他推向天主教會:信天主

步入老年

圖片
   沈藝甲 朋友和我漸漸老了!許多反應不如早年。有時話講到一半,想不出大家都熟識朋友的名字。以前五分鐘就可完成的工作,現在要花一個鐘頭或更久,一再反覆檢查,不想造成別人的困擾。最可怕的是有些精彩故事,不能確定其中有趣的轉折,是真的發生過?或只是夢中見到的?   例如有一次去大陸做天主教婚姻和家庭的義工,順便探望北方偏鄕助學的初中學生。我們平常不談這些,以免給當事人帶來困擾。但是一切都太奇妙了,又和我們平時做的服務沒有真接關係,就談開了。   我們去非常偏遠的鄉下,一天只有一班公車,還要轉車。我們抱著信任天主、心智體力還算比較年輕不怕應變,買了全套軍用雪衣雪鞋,瓶裝水和乾糧,就準備去冒險了。 當微信素不相識的當地人時,我們的姓名居然顯示給我們千里外大城的美國老朋友。他打電話問聯絡人怎麽認識我們的。   得知我們的雄心壯志後,他堅持當地派車去接我們!當然,一切就從一整天冒險變成兩小時的輕鬆愉快郊遊!   可以安慰的,是我們的父祖輩不曾遇到相似難題,只因他們在我們這年紀時,已蒙召離世了。我們在世的日子賺到了;賴我們對現代身心健康的認知,保持活潑可享受的人生。賴我們對天主的依靠,家庭和睦,子孫歡樂。不奢求不貪圖,充滿感恩!   世界越來越暴亂,美國已經不像半世紀前來時,尊重陌生人,充滿友善信任和助人熱忱。   近年來潛力未明的冠狀病毒使人類活動處處受限!心理上有自己不明白的像定時炸彈的焦躁。路怒槍擊甚至槍戰頻發?屠殺兒童?人人擁槍是顯因!病毒影響是隱因?   弔詭的是,在家上班上學,反而讓家人團聚得更緊密,好像古代的一家相守,愛得更深,相依為命,共同面對挑戰!相較於唯物無神論的社會,他們精神上窮得只剩下x?我們卻能不忮不求,何其有幸!   退休了,手上有點閒錢,一大把時間。可以開始做一兩件想了好久要做的趣事,例如: 學做新的美食點心,彈琴繪畫,練毛筆字,參加合唱團、讀書會,參加線上靈修神操,邀請/陪伴親友參加RCIA,把聖經從頭到尾讀一遍,重溫四大才子書、唐詩宋詞、世界文明史,天天聽一篇釋經學博士林思川神父的聖經故事,⋯⋯   把「等死」轉化成更豐富精彩的金色人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