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錯之間 (下)
王海瀛 路加福⾳第⼗五章中,⼤家都很熟悉的「浪⼦回頭」的故事,讓基督徒們有許多的討論, 也產⽣了不同的意⾒。⼈們讀過後,通常會覺得⾃⼰是像是長⼦或幼⼦,⽽有很多感慨。 很多⼈為長⼦覺得不平。故事中的兩個兒⼦,沒有⼈會否認,長⼦是個聽話、負責的兒⼦;幼⼦卻⼀無是處,他在⽗親仍健在時,就向⽗親要求預先分得⾃⼰的⼀份財產,還荒唐地把錢財糟蹋完了,這樣的兒⼦有什麼⽤?我們除了習慣性地快速判斷:長⼦好,幼⼦壞以外,恐怕也認為幼⼦在外吃喝玩樂的⽣活,是⼈嚮往的好⽇⼦,⽽長⼦在家勤勞做⼯ 就可算是吃苦受罪。 換⼀個⾓度,如果那有憐憫之⼼的⽗親是天主,長⼦和天主天天在⼀起,聽話努⼒⼯作,基督徒會認為他是在享福還是受苦?幼⼦偷懶不做事,拿著⼤把錢離開天主,在外荒唐,他⼜是在享福還是受苦? 如果我們認為世俗中吃喝玩樂的⽣活是好⽇⼦,那我們還不能算是基督徒。基督徒所追求的最終⽬標,就是和天主共融,和天主在⼀起。如果我們真⼼覺得,有了天主就有了⼀切,其他都不重要,那麼長⼦和⽗親長時間在⼀起,就是最⼤的福氣。如果長⼦也能了解 ⽗親的愛⽽有這樣的想法,當⽗親為慶祝死⽽復⽣、失⽽復得的弟弟平安回家,殺了肥⽜犢慶祝時,長⼦就不會覺得⽗親愛弟弟多於⾃⼰; 他會為弟弟終於能和⽗親⼀起⽣活⽽歡樂。⽗親愛每⼀個兒⼦都到極點,即使弟弟回來,⾃⼰所得的⽗愛也不會減少。 再換⼀個⾓度,不談對錯,只看內⼼。起初幼⼦的⼼所嚮往的是花花世界,為了追求⾃我的快樂,不顧⽗親的感受,變成了迷失的浪⼦。等把錢揮霍完了,被窮困壓得過不下去, 突然想起⽗親的家中有豐盛的食物,隨即後悔⾃⼰過去的作為,覺得⾃⼰對不起天,也對不起⽗親,決定立刻回家,向⽗親懺悔。他認為⾃⼰已經不配當兒⼦,但當個傭⼯也⾏。 我們探看他的內⼼,這時他開始注意到⾃⼰和⽗親的關係,⼼中有悔恨,想要道歉,還謙虛地⾃認不配;也注意到⾃⼰的錯誤,決⼼要改過。 長⼦最初的情況比弟弟好多了,他願意聽⽗親的話,在⽗親⾝旁為他做事,似乎比較在意和⽗親的關係。但在這時,因認為⽗親對弟弟的愛超過⾃⼰,⼼中充滿了怨恨;現在看來,長⼦的注意⼒似乎⼀直不在他和⽗親的關係上,⽽是在他⾃⼰⾝上:以前他是注意⾃⼰該做的事情,現在是注意⽗親對⾃⼰的愛有多少,我們感覺不到他對⾃⼰和⽗親的⽣活有任何感激之情,即使⽗親出來勸解時提醒他,「孩⼦!你常同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