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錯之間 (上)

王海瀛 

我們從⼩就知道「錯的事,不要做」。我們牢記⽗⺟的耳提⾯命,如果做了錯事,就會得到不好的後果。因此我們⼀⽣中都儘量地不做錯事,⽽事實也證明了這選擇是對的,於是這⼈⽣法則,變成我們信仰中牢不可破的⼀部分:「做個守法的好⼈,不要做錯事。」 「天主喜歡守法律的⼈,所以他們將來可以進天國。」這樣的背景,讓我們很難真正地瞭解福⾳中耶穌的教導。同時,我們也沒有想到,這樣的「信仰」,只會讓我們覺得「我」 ⾃⼰很好,⽽不是「天主」很好。我在讀福⾳的初期,覺得耶穌的教導,有時不太⼀致, 讓我不知該何去何從。後來才明⽩,那時我的思考受到成長背景影響,⼀直在對與錯之間打轉,無法跳出來,所以才會有問題。 


我曾在⼀本書中讀到過,「如果我們做好事情,天主並不會給我們更多的愛」,當時⼼中⼤吃⼀驚,怎麼可能?天主不是喜歡聽話的⼈,要我們做好事嗎?為什麼不會⽤更多的愛獎勵我們呢?原來在我們做好事之前,天主已經把全部的愛給了我們,愛我們到了極點, 不能再多了。這時我才看清,我從來就不曾瞭解過無條件的愛!也不曾真正瞭解過天主的愛!


回顧以前的我,雖然不會主動地害⼈,但也不會主動地關懷⼈。看到那些需要幫助的⼈, 我會想到,他們為什麼不趕快努⼒,好好讀書,然後找份⼯作⾃立,不需要再依靠別⼈。 直到⼀位神師告訴我,「天主給你的很多,所以你可以跑,但有些⼈只能走,有些⼈只能慢走,有些⼈甚⾄需要別⼈抱著才能動。」我當時無法立刻吸收瞭解,只能把這話放在⼼ 中。後來明⽩,天主給每個⼈不同的能⼒,我屬於有能⼒讀書,然後也能⼯作⾃立的⼀群,但我的才智能⼒都是天主給的,⾃⼰並沒有功勞。當我們體會到⾃⼰的才智、美貌、… 等優點都是「⽩⽩得來的1」後,通常⼼中會對天主⽣出感恩之⼼,然後也願意 「⽩⽩地分施」,回報上主。 


圖1 耶路撒冷的雞鳴堂,為紀念伯多祿三次背主⽽建,屋頂上有公雞雕像。 

 看到耶穌處理事情的⽅法,沒有批評判斷,只是接受;我開始覺得,「接受」是愛⼈的表現,是我需要學習的;看到耶穌願意等待⼈從犯錯的經驗中成長,我也⾃我反省,⾃⼰常常給別⼈「好」意⾒,提防別⼈跌倒,是否反⽽ 阻擋了別⼈的成長機會?尤其是孩⼦,我們擔⼼他們還不夠成熟,常主動地帶著好意提供很多忠告,以為我們的經驗能幫著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少走彎路。如果我們效法耶穌,那麽當⽗⺟的就應該要學習如何放⼿,擔⼼孩⼦時就為他們祈禱,學著把他們交給天主吧!

耶穌給了我們愛⼈的命令2,但如何去「愛」⼈呢?在福⾳中,耶穌的⾏事中有個特點, 對於⾨徒們的長處和短處,祂⼀概「接受」。路加福⾳第⼆⼗⼆章,耶穌在談話中提到, 「西滿,西滿,看,撒殫求得了許可,要篩你們像篩麥⼦⼀樣。但是我已為你祈求了,為叫你的信德不致喪失,待你回頭以後,要堅固你的兄弟。」然後伯多祿表⽰⾃⼰的⼼意, 準備陪老師⼀起下獄受死。耶穌卻告訴他「今天雞還未叫以前,你要三次說不認識我。」 耶穌完全接受伯多祿⼈性中的軟弱,祂對即將發⽣之事,既沒有加以批評,也沒有趁機教導伯多祿如何不犯錯,⽽是讓他⾃⼰走過,顯然這考驗對伯多祿有好處,能幫助他的信仰 成長,還可以藉此幫助其他弟兄,也加強他們的信仰。


圖2 雞鳴堂外的庭院中,伯多祿曾三次說他不認識耶穌。


耶穌曾警告我們不要判斷別⼈3,但是現實中要做到「不判斷」實在太困難了。我想試著從耶穌⾏事中,歸納出⼀個可⾏的原則,結果終於在路加福⾳第六章,耶穌醫治了⼀個枯⼿⼈的故事中,得到了啟發。 


當時耶穌在會堂施教,因為耶穌曾經在安息⽇做過醫治⼯作,所以經師和法利塞⼈都虎視眈眈地等在⼀ 旁,想要抓到把柄,去控告耶穌。耶穌問他們:「安息日是許⾏善呢?還是許作惡呢?是救命呢?還是喪命呢?」他們沒法回答。隨後耶穌治癒了那枯⼿⼈, 使得經師和法利塞⼈「狂怒填胸,彼此商議,要怎樣來對付耶穌。」 


耶穌的問話⼀語中的;世間多善事也多惡事,⼈若帶著惡意,⼀切都變成了惡;⼈若帶著愛⼼,天主總有辦法讓惡事變成善事。經師和法利塞⼈所遵守的法律本非惡法,但他們的窺視是為了要抓到控告耶穌的把柄,帶著⼗⾜惡意,所以他們的反應是「狂怒填胸」,⽽他們的所⾏也成了惡。在⽣活中,我們難免需要作判斷,我採⽤⼀種新的做法, 儘量放下過去的判斷習慣,⽽改為看⼈們的⾏事是否出於愛⼼。出於愛⼼的事,必為天主悅納,我便會退後⼀步,不提供無謂的協助,以免成為阻⼒。 


在學習接受他⼈⽅⾯,若望福⾳最後⼀章給我的幫助很⼤。在⼀次祈禱中,我向天主哭訴,你要我愛⼈,但有⼀個⼈,我曾對她很好,幫助她很多,當她不再需要我的幫助時,反⽽恩將仇報,讓我痛⼼,我真的沒有辦法再愛這樣的⼈。天主問我,是不是對⼈好,就期望那⼈也要對⾃⼰好呢?我無語,回頭想想,我對她投之以桃,雖並沒期望她報之以 李,但我假設她不會恩將仇報,⽽當她做出出乎我意料的⾏為時,我便驚訝於她怎麼可以這樣做,⽽認為她的所作所為是錯的!這也屬於⼀種判斷吧!我學到了以後不要期望別⼈回報。但我必須承認,⾃⼰還是無法再愛那樣的⼈。 


有天讀到若望福⾳的最後⼀章,在耶穌說完伯多祿將以怎樣的死光榮天主後,對伯多祿說:「跟隨我吧!」伯多祿此時轉⾝,剛好看到耶穌的愛徒,就問耶穌說:「主,他怎樣?」耶穌回答他說,「我如果要他存留直到我來,與你何⼲?你只管跟隨我。」耶穌的回答觸動了我⼼!是的,耶穌是在告訴我,不論別⼈的好壞、對錯、成功、失敗,都和我沒有關係,那是他們和天主之間的事,我只需跟隨耶穌,管好⾃⼰和天主之間的關係就夠了;把天主的⼯作留給天主吧!從那天起,感謝天主!他⼈的事就不太容易對我造成⼲擾了。我也不再記恨那對我恩將仇報的⼈,得到了⾃由。 



1 你們⽩⽩得來的,也要⽩⽩分施。(瑪竇福⾳⼗ 8) 

2 「我給你們⼀條新命令:你們該彼此相愛;如同我愛了你們,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。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,世⼈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⾨徒。」(若望福⾳⼗三 34:35) 

3 「你們不要判斷⼈,免得你們受判斷,因為你們⽤什麼判斷來判斷,你們也要受什麽判斷。」 (瑪竇福⾳七 1) 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加州古蹟修道院(Old Missions)之旅-序曲

獨特的小白花

關於科學和信仰